《大乘起信论》界诠法师 宣讲(153)


《大乘起信论》讲记


【若修止者,对治凡夫住著世间,能舍二乘怯弱之见。若修观者,对治二乘不起大悲狭劣心过,远离凡夫不修善根。以此义故,是止观二门,共相助成,不相舍离。若止观不具,则无能入菩提之道。】

“若修止者,对治凡夫住著世间”,如果修止,凡夫是执著于世间,你修止,就不执著于世间。“能舍二乘怯弱之见”,他不住于涅槃,怯弱就害怕生死。“若修观者”,如果修观者呢?“对治二乘不起大悲狭劣心过”,修观虽然厌离,但是不要像二乘人不顾众生。“远离凡夫不修善根”,还要远离凡夫不修善根,凡夫不修善根。

“以此义故,是止观二门,共相助成,不相舍离。若止观不具,则无能入菩提之道”,如果说止观不具足,必须要修止观,不修止观不行。你无论修哪个法门,它不离这个止观,道理是一样的。你持咒也好,念佛也好,都不离这个止观。它只是借用这个来对治那个烦恼,就是止观。那么下面是什么?“特胜方便行”,我们科判里面其中第三点就立这个,就是“特胜方便行”。什么叫特胜?上面这些修法是正常的方便,成就信心的一个正行法。那么下面有特殊的方便,就是叫做念佛。

【复次,众生初学是法,欲求正信,其心怯弱。以住于此娑婆世界,自畏不能常值诸佛,亲承供养。惧谓信心难可成就,意欲退者,当知如来有胜方便,摄护信心。谓以专意念佛因缘,随愿得生他方佛土,常见于佛,永离恶道。如修多罗说:‘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,即得往生。’常见佛故,终无有退,若观彼佛真如法身,常勤修习,毕竟得生,住正定故。】

“复次,众生初学是法”,学真如法,真如三昧。“欲求正信,其心怯弱”,很难呐,怎么修都不相应。“以住于此娑婆世界”,未得到十信位初住以上的人,你要在这个世间久住,多多少少会怯弱,会怕怕的。你现在叫我住在世间度众生,靠不住,心没有把握,一点把握都没有,怎么把握?你说晚上做梦不要做,不行,把握不住自己。清醒的时候都起正念也不行,也是控制不住,我这念头驾驶不住。所以这个地方说,“住于此娑婆世界,自畏不能常值诸佛”,在这个世间一直要遇到诸佛很难。

“亲承供养,惧谓信心难可成就”,那么上面讲的,初发心要经过十千劫,这个信心才能够成就。如果说我们在这个世间要修十千劫,修到哪里去都不知道,是不是?能够进入十住的初住位,信心成就,很难,信心很难成就。

“意欲退者,当知如来有胜方便”,很容易退,怎么办呢?“如来有胜方便,摄护信心”,告诉我们怎么办呢?下面告诉我们,“谓以专意念佛因缘,随愿得生他方佛土”,诸佛有这样的愿,你念他名号就能往生。“常见于佛,永离恶道,如修多罗说”,经里面说,“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,即得往生”。我们通常说三资粮,信、愿、行,善根,你有善根回向愿求。你想生,有这样的条件你就能往生。

“常见佛故,终无有退”,有人说往生极乐世界那么慢,然后再回过头来在这世间度众生,那众生受尽了苦,我这个悲心受不了啊!意思说我这悲心早一点成就,在这世间不走了,就在那度吧!你没那个能力,你度谁呀,度不了,没那么大的力量。我们自己信心都不足,怎么办呢?到那里去,再回过头来度众生,你才有力量,先到那留学,这样呢?自己就不会有退了。

“若观彼佛真如法身,常勤修习,毕竟得生,住正定故”,所以四十八愿里面说,你能够念佛往生住正定聚就不会退,不会住邪定聚,这是“特胜方便”。万一这个信心怕不够,修不起来呢?也有人把《起信论》列在净土法门那个行列,但是真正讲到念佛就这么一小段而已。但是上面所讲的,真如熏习也好,妄业也好,净土法门也是这么讲的。你必须要会归念弥陀,无非是真如熏习真心,就是那么一个道理,理是完全一样的。


……下回待续






阅读原文